白羽肉鸡行业大咖访谈录|“斜杠青年”金卫东

2021-05-08 09:30:00


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卫东

素描金卫东>>

理性与感性

浑身上下都透着睿智与自信。

这是金卫东的气场,传递给接近者的印象。

作为1989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其睿智自不必说。长期以来,他秉持做研究的心态,来做需要做的每一件事,哪怕一开始学的并不是养殖专业。禾丰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行业名列前茅的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他对行业发展的精准分析,每一个问题都能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哪怕是与同为行业龙头企业的意见相左,其态度亦让人心服口服,让异议者愿意甚至是很愉悦地与之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就连要不要吃鸡、如何吃鸡、吃多少鸡,他都能搬出一套历史的、民族的、文化的论据出来,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学识之渊博。他还曾在各种场合公开表示,如果全国农牧业的老板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一起进行语数外理化等考试,他毫无疑问可以名列前茅。

这纯粹是一个很自信、很理性的人吧。

然而,相映成趣的是,他的感性,一样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在武汉疫情封城期间,金卫东和夫人一道,按《楚辞·离骚》的文风,写出了《武汉·九歌》,以至于连他在国外的同学看到了也不敢相信是他写的。夫妇俩从2月5日开始写了一整天,第二天继续战斗,写到下午4点,最后完成了9篇。他说,他要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武汉加油,与武汉人民并肩战斗,共克时艰,战胜疫情,他不仅给武汉人民以精神食粮,还捐款1200万元并购买27辆救护车支援各地抗疫。

理性与感性,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都不能成为他准确的标签。

“斜杠青年”金卫东

——访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卫东

白羽肉鸡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涌现出多家上市公司,出了百亿企业几百亿企业,也产生了千亿规划,像禾丰牧业这样的企业,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连续6年增长,去年这两项指标增速均接近120%。禾丰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好?掌门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本期白羽肉鸡大咖访谈录走进禾丰,意外地发现了一名“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是一群不满足于“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身份和标签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他们不满足单一身份和标签的束缚,而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在多个身份中自由转换。在介绍这些人时,必须要用“斜杠”来区分,比如禾丰牧业的创始人、董事长金卫东:研究生/企业家/文学爱好者……




研究生金卫东


记者:禾丰今天的成功,您好像特别归功于您的研究生学历?


金卫东:是的,我是一名硕士研究生。现在各位导师都有很多学生,好像硕士学生都排不上号。但我是1989年的硕士毕业生,那时候考个研究生真不容易。而且,我一直认为,硕士和本科生比是从一个学习者过渡为一个研究者,从一个被给予知识的人变成一个主动求索的人,所以硕士教育对我的一生影响最为重要。它影响我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影响我做事业的方式、方法。


记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金卫东:首先,研究生教育经历让我形成了严谨科学的思维能力。不管考虑什么问题,我老是怀疑;不管别人多辉煌,我都不崇拜。前几年有一个电视节目,都是讲一些全国功成名就企业家的事迹,我从来不看,我爱人说我不谦虚。我说:“我不是不谦虚,是他们不真实。我今天看了,过几年他又垮了;我今天看他创业奋斗,后来发现他主要是靠官商等背景,不是我们期望的成功,所以我不看。”为什么这样呢?因为研究生教会我怀疑的态度、批判的方式。不管对什么都怀疑,不管现实中你是多么高高在上,我总是以批判的态度来看,我相信在事实面前人人平等。


记者:除了思维的方面,那么专业修养方面呢?


金卫东:生理生化学硕士学习使我养成了非常好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让我太受益了,我不吃保健品,也没有时间经常锻炼身体,但身体比同龄人还要好,因为自己知道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知道工作压力大时不能节食;知道心理压力大时脑神经消耗能量大;知道大脑神经系统耗能主要靠碳水化合物,所以就得多吃米饭;知道打麻将的时候别吃太饱,中间吃两块巧克力以保持头脑清醒。专业素养让我不太得病,学兽医有无菌的概念,知道手不乱摸,知道到饭店点什么样的菜好,知道经过热加工基本无菌,知道过分的干净也不行,如果跟所有微生物隔离,没有免疫刺激也不行,所以看问题都要辩证。


记者:具体到禾丰的发展上面,有哪些促进作用?


金卫东:培养了我科学研究的能力。这个能力使得禾丰的科研方向比较准、科研投入比较精。我一直跟我们的技术人员强调科学素养、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科研就能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记者:所以,在白羽肉鸡行业您一直不讳言抗生素?


金卫东:食品安全有两个含义:第一是数量安全,第二是质量安全。数量安全才能保证十几亿人吃得饱,抗生素的应用实际上是为了解决食品的数量安全问题,它能让动物少得病,或者在疾病威胁面前还能存活,还能生长,甚至还能更快地生长。所以抗生素并不是洪水猛兽,它是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和挑战,是食品安全中的数量安全,是给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功臣。


事实上,我国在这一方面的要求更严格,比如瘦肉精,在美国是允许使用的;美国的肉牛,甚至也是允许使用生长激素的。可以说在食品安全方面,我们国家标准更高、管理更严格。


记者:吃肉有多重要,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金卫东:如果把欧盟算作一个国家的话,中国人均吃肉蛋奶的数量是世界前10名,可是中国人均GDP还排在世界的第七十几名,也就是说按照人均的富有程度,我们还是个穷人,可是我们吃的比很多发达国家还要好,国民表现也比那些发达国家好。中国现在得了那么多世界冠军,是我们肌肉的力量更强了;中国得了那么多科学的奖项,有全世界最多的发明、最多的专利,每年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差不多占到世界的25%。这些说明我们不仅肌肉发达了,我们神经、大脑、思维能力也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是拜“吃肉蛋奶多”所赐。所以发达不发达,关键看吃啥。


企业家金卫东


记者:请您给我们分享一下禾丰的发展历程。


金卫东:禾丰是25年前创立的,1995年应该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阶段的中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国家饲料工业蓬勃发展,可是那个时候大行其道的是几家外国公司。他们产品好,品牌好,技术过硬,摧枯拉朽,所到之处当地的国有饲料企业、小饲料厂,横扫千军如卷席。在这种情况下,禾丰的几位创业者当年决心要以一己之力来逆转三五家外资企业垄断中国饲料行业的格局。


我们知道,垄断就有高额利润,垄断意味着掠夺式经营,但是我们不敢设想能够在全国、全行业打破垄断;开始是想有可能在一个省、一个市或者一个县做到。当时我们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也可以说是少年心事当拿云,有点不知天高地厚,同时也做好了应对失败的准备,也意识到这样的创业之旅对手异常强大,我们必须发挥团队能量才有可能成功。


记者: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团队呢?


金卫东:禾丰当时是7个人一起创业,7个人平均只有30岁。7个人中,1个博士,3个硕士,3个本科生。别人就说禾丰能成功,因为禾丰这7个人是受过良好的自然科学教育的,同时又在外资企业经受过正规的商业训练,且身居要职。但同时也有人认为禾丰不能长久成功,因为7个人年龄相近,学历相当,7个人6个姓,3个民族,2个性别,亲兄弟做生意也会散伙,何况是这样的7个人。


记者:那么这样的判断是否应验了呢?


金卫东:这两个判断,第一个判断好像还是挺对的,禾丰从一个小公司变成个大公司,从一个饲料公司变成全面的一体化的产业链公司,禾丰也从一个区域公司变成一个全国公司,甚至变成跨国经营的公司,现在禾丰已经在国外7个国家建有十几家工厂,国内有170多个企业,其中实体工厂近百家。同时禾丰从一个私人合伙制公司变成一家股份上市的公众公司,这种公众公司更有公信力,更有未来发展的后劲。预言禾丰能成功,是挺准的。


第二个判断说禾丰7人创业不会长久。今天我可以自豪地说,禾丰25年来,7个创业者没忘初心,情同手足,始终在一起,一个也没掉队。除了股东张铁生先生年近70已经退休外,其他的人都始终战斗在管理的第一线。大家工作中各负其责,有争论、有讨论,但是在利益上严格自律,我们从来没有因个人的私利,彼此发生过争吵,红过脸。因此,我们可以说给自己的员工做了一个好的榜样,甚至在行业也成为大家有口皆碑的君子团队。


记者:这样的管理团队国内也不多,您认为您们的成功除了有共同的信念,同样的教育背景,还有其他重要因素吗?


金卫东:我想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这样长期在一起,服务于一个企业,追求一个目的,当然是很不容易。最重要的我想是两点:一是有共同的价值观,理想追求一致;二是都有比较高尚的道德情操,都有严格自律、宽以待人的个人修养。特别是我的6个伙伴,他们身上就有更多这样高尚的品德,才能容忍和担待我这样一个爱憎分明,还急躁的领头人。当然我自己也努力地严格约束自己,符合伙伴的期望,符合我们事业发展的期望。总之还是很幸运。有人说我们的成功可以复制,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即使还是我们原来的7个人从头再来,是否还能平安地走完一生的共同创业道路,其实在必然性的后面也有一些幸运的因素。


记者:您对禾丰白羽肉鸡事业的未来展望是让14亿中国人每人每年吃上1只禾丰鸡,为什么呢?


金卫东:鸡应该是人类最早驯化和养殖的一个物种。鸡肉味道鲜美,中国人很早就有“无鸡不成席”的生活习惯。鸡肉这么好,但是过去由于我们是个粮食匮乏的国家,整体上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是个缺动物性食品的民族,缺到什么程度?大家知道《本草纲目》把药和食放在同源上,食品就是药品,药也是食品。《本草纲目》把药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药就是血肉有形之品,就是动物源性的物质都是药,甚至动物的下脚料都是药,比如头发烧了叫血余碳,穿山甲的鳞片,把它烘焙了,研磨了就催乳,胎盘也舍不得扔掉,叫紫河车。凡是跟动物性相关的血肉有形之品,在本草纲目里都被称为上药。


今天我们认为非常珍贵的人参,却是植物性类的药物,在《本草纲目》里只算中等药品中药;下药指的是矿物硝石之类的无机物。这是《本草纲目》的三等分类。从《本草纲目》的分类你就能知道,中华民族是多么渴望动物性来源的食品,甚至驴皮变成阿胶,都要成为我们顶礼膜拜的圣品。我们这么缺动物性食品,所以我们吃鸡也是吃得很少的。


记者:我们要吃动物性肉品,并不一定是鸡肉啊?


金卫东:动物性肉品主要有三大类,就是鸡肉、猪肉和牛肉。我们过去是怎么吃这三类?我们吃鸡总是吃老母鸡,因为在它有生殖能力的时候让它下蛋,我们吃鸡蛋;等到它不能产蛋了,八九年的老母鸡,我们把它炖成汤,炖几个小时,吃肉喝汤,这是我们吃鸡。我们吃猪肉,在过去的年代,其实就是我成年之前,中国人吃猪肉,更主要的目的是吃油,肥肉才好卖,瘦肉没人买。第三就吃牛肉,吃什么牛肉?吃的是老牛肉,耕地拉车的牛,到了牛不能耕地拉车的时候,吃很老很瘦的,要用高压锅才能炖得烂的牛肉。


鸡肉在这三种肉中是生产成本最低,环境压力最小的。饲养牛、猪都用更多的水,吃更多的饲料,猪料肉比大约3∶1,牛料肉比大约6∶1,而肉鸡的料肉比1.5、1.6∶1,它转化成肉的效率更高。所以鸡肉是环境友好的肉,是资源节约的肉,同时鸡肉的脂肪低,胆固醇低,能量低,蛋白高。鸡肉没有种族的藩篱和界限,世界上那些信仰伊斯兰教的、犹太教的,印度教的很多人不吃猪肉,有的不吃牛肉,但是鸡肉哪个人群都喜欢吃。还有鸡肉是运动达人们最喜欢的食品。我看到别人采访C罗,问他:“你日常饮食都吃什么?”他说:“我就吃两种东西:一个是吃蔬菜,一个吃白水煮鸡胸肉。”过去大家说欧美运动员就吃牛肉,不吃猪肉,怕脂肪多。现在牛肉也要让位给鸡肉了。


总体来看,鸡肉在世界各国的消费水平,大概能占到肉类消费总量的30%。而在一些现代生活节奏快的国家,比如美国高达40%,在中国现在据不完全统计,应该是只占到肉类消费总量的21%左右。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和资源的配比情况,中国人将来肉类消费中鸡肉占比甚至应该超过40%,因为鸡肉更有未来——鸡肉代表着时尚,代表着年轻,代表着方便,代表着节省,代表着保护环境。


记者:要实现这个目标,您认为全行业应该怎么做?


金卫东:我想要实现,它应该是几个方面:第一,要有资本。这个行业现在是重资产,因为它的设施设备投入得多。第二,有品种。关于品种有两种观点截然不同:一种观点就是中国应该培育自己的优良肉鸡品种,不能总是依赖进口,觉得这样受制于人,被卡脖子。现在有一些大集团开始要着手自己育种。


而包括我在内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没必要什么都自己从头做。全球是一个大的经济共同体,所谓的中国现在被卡脖子,其实大多数国家好像都不搞肉鸡育种,全世界就那么几个家禽育种公司,在美国和欧洲的那么三两个国家,这就是分工。我看他们这些公司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并不是大富大贵,甚至有的都濒临破产,又被别人整合吃掉,就说明他们也不能通过垄断带来暴额利润。还有目前这几个优良肉鸡品种也不是哪个国家所独有,他们都是在几十年几百年的过程中,世界各国优良基因的高度杂交,重新组合。


白羽肉鸡中其实就有中国九斤黄鸡的基因,因此不要特别的民粹主义,不要特别的自我封闭。如果供大于求,自然谁都挣不了多少钱。如果供小于求,那么我们也可以引进他们的种鸡进行选育。还是这个品种,我们就把更好形状的个体选育下来留作种鸡,不管这个品种是艾维因,还是罗曼,它们都可以在中国通过选育达到保种扩繁的目的,甚至可以让它在这里适应本地的情况,发育和表现得更好,不必要再另起炉灶,为了创立一个新物种,再去做那么多从头再来的工作。


我们要特别注意环境的清洁。环境清洁,鸡就不得病,不仅不用抗生素药品,甚至疫苗我们也可以逐渐地少用乃至于不用。将来的无抗应该包含了既没有抗生素,也没有多余的抗体。一个动物打了很多疫苗,我想也消耗了很多营养。这就好像一个国家养了太多的军队,经济就搞不上去。一个发达的国家,甚至没有军队,追求和平,把国家所有的财力都用于改善生活。可是一旦有战争威胁了,马上就能让预备役直接上战场,这才是最好的。所以我们未来的动物也应该平时不仅不使用抗生素,也没有多少抗病的抗体,可是一旦有疾病威胁的时候,它又能马上动员自己的身体力量来抵抗疾病,这才是未来最好的前途。


当然,孰是孰非,还得市场检验。


记者:您刚才分享的是对于行业的思考,具体到禾丰,将要怎么做?


金卫东:我们所有的屠宰加工企业都是高度自动化现代化的设施设备,我们的养殖已经全部实现封闭式鸡舍不依赖外部环境,全部实现上笼内的饲养。这样的话,采光、给水、环境控制、温度、湿度、风力,全部的都以动物最佳状态为依据,做调整。可以说,禾丰白羽肉鸡的生产效率、加工效率、安全性保障都走在行业的前列。


文学爱好者金卫东


记者:新冠疫情暴发期间,您和夫人为什么会写作《武汉·九歌》?


金卫东: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研究生教育使我拥有了知识分子情怀。不仅为自己,也要有家国天下的意识。我开玩笑说自己就是男人的身体、女人的心;企业家的身份,却长了一个文人、知识分子的内心。我一直认为,古人那些辉煌诗篇历久弥新成为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作为企业家,我们不仅创造财富、追求价值,我们也要记住人生还有诗和远方。


2月5日,我和我爱人在家里看到武汉疫情肆虐封城,武汉、湖北这些勇敢的民众让我们非常地受鼓舞。我爱人是武汉人,我也在武汉工作过,我们对湖北、对武汉非常有感情。其实我有冲动做个志愿者,想加入辽宁省去武汉的医疗队,后来别人说你是兽医还不行。那个时候不被允许到前线去,那么我就拿起笔来,想写一首长诗来歌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来鼓舞他们。我和我爱人一拍即合,决定采用屈原的楚辞的风格,写了一首《武汉·九歌》,从武汉的历史、人文、文化、诗词、传说、美食到疫情、到湖北精神。


记者:这个过程是怎么样的?


金卫东:从2月5日开始写了一整天,第二天继续战斗,写到下午4点,完成了6篇,这个时候就江郎才尽了,两个人都觉得写不下去了。两个人在一起,我们写的方法是她写一首交给我来修改,我写一首交给她来修改,这样到了下午就偃旗息鼓,要睡一觉,起来再喝杯咖啡,这个时候又峰回路转,又才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又在一个小时之内把后面三篇写好,所以从第一篇的武汉九省《通衢》,到最后一篇歌颂湖北人灵魂精神的《汉魂》。写完以后,被媒体发表,中新社也发表了,读者量就大了,可能千万级的,还有很多海外的读者。我的同学在海外还看到了。这也是给抗疫救灾贡献了另一种独特的力量。


记者:除此之外,你们还做了不少贡献吧?


金卫东:是的,为了应对疫情,禾丰共捐资1200万元,一半是企业捐的,都是现金,一半是管理者个人捐的,这1200万元都用在关键的地方。比如说我们购买了27辆救护车,分发给全国的多个县和县级以下的医疗服务部门;这些钱中的一部分用于支援辽宁省去湖北前线的医务人员,辽宁省这次去了2000多人。在这2000多人赴前线抗疫的过程中,每个家庭每周会收到禾丰送的蔬菜和肉类。这是我们作为社会公民、企业公民的良知和义务。


记者: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禾丰是如何做好自身工作的呢?


金卫东:疫情期间,我们禾丰第一时间复工复产。正月初七,所有总经理都到岗,第一周我们就实现了禾丰国内所有工厂80%的复工,第二周实现了90%的复工,这个速度是全行业最领先的。因为我们的行业特殊,我们的动物不能不采食,鸡不能饿、猪不能饿、牛不能饿,所以保民生、保行业是我们当时最主要的压力。当然顶着压力来复工复产,也面临当时交通不畅,甚至有一些地方为了安全,不主张企业外地员工回来,企业的经济负担和现实的安全负担都很大。在风险面前,我们不计成本加强对员工的保护,保证员工身体健康,禾丰一万多名员工,在快速复工复产过程中,没有一个人感染新冠病毒。


记者:针对这次疫情,您有什么样的思考?


金卫东: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其实人类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其他物种,这是第一个思考。第二个思考就是企业的经营既应该瞄准国际市场,也应该把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看得更重一些。因为只有做好了自己的事情,才能更从容地做外部的事情。第三也看到了在这次疫情面前,我们国家我们的社会制度、治理能力,是能经得起这种大的自然灾害、疫病灾害的考验的,应该说这次我们得了最高分,也感到很自豪、很欣慰。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内容,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不代表红周刊立场,亦不构成投资建议。


标签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沈阳总部

ADD: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辉山大街169号

TEL:024-88082666

二维码

未标题-2.png

 

ewm2.png

343434.jpg

禾丰股份视频号官方微信号招聘公众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