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让我想起1995年创立的禾丰

2024-01-26 13:20:16

近日热播大剧《繁花》讲述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处处是机遇与希望,青年阿宝凭借改革开放的春风和自己的打拼跻身成为商界后起之秀的故事。这部剧不仅点燃了人们对于上海方言的兴趣,也让黄河路、和平饭店、国泰电影院等上海马路和地标成了网红打卡地。

也让我想到1995年创立的禾丰,同样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创始人们踌躇满志,用热血青春,克服重重困难,创立禾丰。无法将当年创业的片段以影像形式重现,尽量用只言片语再现。


故事从上世纪80年代讲起。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20多岁的金卫东、丁云峰、王仲涛、邵彩梅、高俊松、王凤久相继考上大学、完成学业。1个博士、3个硕士、2名本科生,有的留校任教,有的进入国家机关,有的进入外企工作,都过着衣食无忧,在别人看来有大好发展前途的工作。1991年,深圳正大-康地公司到沈阳农业大学招聘,时任大学教师的金卫东参加了面试,应聘成功。之后,在金卫东的引荐下,在国家机关及高校工作的他们相继辞职进入商海。

1995年,改革开放第17年,中国畜牧饲料业被外资企业垄断,中国没有自己的饲料企业,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他们深深感受到在外企不被尊重,更感受到中国需要自己的饲料工业,这个行业的核心技术不能总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4月,他们放弃在外企的高薪高职齐聚沈阳创办禾丰牧业。1996年,张铁生先生率领天地饲料公司加入禾丰。


第一张生产许可证


1995年6月的一天,也就是禾丰牧业成立2个月后的一天,金卫东回到租用的农垦大厦818房间,听到大家的汇报,说:“我们不能生产了,今天技术监督局来人说有人举报我们没有生产许可证就开始生产产品,还要进行罚款,大家已经试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还是没有解决。”第二天,技术监督局的工作人员再次来到禾丰,金卫东据理力争,说:“两个月前我们就递交了办理生产许可证的材料,而且手续齐全,是你们一拖再拖,效率低下,市场上外资企业打压我们,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不能尽快运营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企业刚刚创立,天天人吃马喂,不堪重负,我们决定边生产边申报,而且产品还没有发出去,我们并没有违法。为了打破外资企业对我国饲料核心技术的垄断,我们几位大学毕业生白手起家,靠知识和自己的力量来创办公司。外资企业来中国投资,我们的政府为他们提供一切便利,对我们自己人创办的企业却百般阻挠。现在我们创办的企业被竞争对手恶意举报,如果不能得到公正的处理,如果沈阳不能让禾丰发展,我们就去深圳、去广东,如果全中国都不能让我们发展,我们就还是回到外企,给外国人打工。”在金卫东董事长的慷慨陈词下,技术监督局局长被打动了。看到局长态度缓和,金卫东说:“局长,您能不能留下来吃午饭,我们再向您汇报汇报。”这位局长说:“中午饭肯定要吃,但是小伙子,不用你请我们,今天破例,我们技术监督局请你,因为你太有情怀了,中午你再给我们讲一讲你们的创业故事。”

今天,无论是规模还是贡献,禾丰已是沈阳的骄傲。可当年的一件件往事却一直印刻在禾丰人的骨髓里,鼓舞他们克服困难,不断前行。20余年,时光流转,禾丰人永远牢记创业初衷,永远不忘身负使命。


将来的100家公司


1996年的一次销售会上,金卫东对大家说:“有一天我们的利润将达到1个亿,我们将坐着飞机全国、全世界地参加会议、洽谈合作。”他看到我撇嘴,就问我是否不相信,我直率地回答:“销售额达到1个亿就不错了。”大家都笑。金总则肯定地说:“一定能达到,我们来算算……”他经常跟我们算如何去实现那些当时看来不可及,甚至不可望的目标。时间在努力与拼搏中流逝着。1998年,我们已经成为东北最大的饲料企业;1999年,我们搬进了自己的新工厂;2003年,我们就可以称为中国最优秀的饲料企业之一,利润超过了1个亿,资产增长了1500倍!今天我们已拥有200余家企业。


——讲述人:董秘、首席人才官  赵文馨


没有伟大的梦想,就没有伟大的企业。


任博士的故事


肉禽产业化板块饲料研发负责人任秉鑫博士当年曾两次提出辞职,第一次是要回去充电学习;第二次是觉得禾丰对他太好了,而自己又没有达到应有的业绩,感觉对不起公司,要换个工作,学习锻炼后再回来。1997年夏天,记得是个星期天,我在走廊听到办公室里正进行着慷慨激昂的辩论,董桦经理说:“秉鑫,你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你永远也达不到自己的理想,这就好像登山,你登到一半上不去了,又想退回去再换座山登,登一半又上不去了,再退回山底下再换座山,这样你一辈子没有一座山能登上顶峰。现在这座山不是登不上去吗?你就原地休整一下,鼓足勇气然后再往上登,登到一定高度再调整一下再往上登,这样你才可能登到顶峰,你现在要离开禾丰再选一个企业,如果再不行呢?不行再换?这一辈子你就永远也登不到顶峰。”我听后觉得董桦太会比喻了。现在任博士已是禾丰肉禽产业化板块的重要管理者,禾丰第二批股东。


——讲述人:董事长  金卫东


任何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目标专注才能达到目的。


最大的认可


2000年3月份一个普通的下午,15位禾丰管理者接到金卫东的内线电话,告诉大家到三楼会议室开会。大家落座,金总清了清嗓子,环顾四周,用其威而猛、爱而慈的目光在每个人的脸上停留了几秒,郑重地说:“我们七位创始人共同做了一个重要决定,现在我代表他们六位宣布一下。这个决定就是,我们想邀请你们几位成为我们真正的伙伴,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禾丰的股东,我们七位愿意拿出自己的一些股份转让给几位,愿意与你们共同创造,并共同分享事业发展的成果。”看着管理者们疑惑甚至是惊奇的表情,他将身体向前倾了倾,加重了语气:“事实上你们早应该成为股东,因为你们从加入禾丰那天起,就像股东一样,吸纳人才、节省成本、开拓市场,忘我地如禾丰主人般工作。我们把股份给你们一些,一点儿都不觉得可惜,相反我们觉得高兴和自豪,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了,因为有你们同行。”金总话音未落,另外六位创始人便使劲儿地鼓起掌来,用他们的眼神和热烈的掌声对新股东表示欢迎。

——讲述人:赵文馨


钱财固然重要,但被人认可还是令我们最幸福的事。


知识的力量


2003年秋,董事长金卫东随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出访南亚,首站抵达尼泊尔。在中尼企业家论坛上,因为尼方对中方多数企业家不能讲英语表示出遗憾,金卫东被临时顶上,直接用英语发言。他说:“尼泊尔有2000多万人口,畜牧业具有市场潜力,但是你们一家饲料厂都没有。如果贵国欢迎,我愿意来投资,与各位合资经营;如果你们希望自己做饲料,我无偿提供技术支持。”

一番话,打动了尼泊尔巨富白迪亚与其长子苏拉兹,双方开始你来我往接触,谈判时既有争论也有相互谦让。2005年6月,双方牵手成功。“山地之国”终于诞生了第一家饲料厂,畜牧养殖业开始起步。此后又相继投产第二家、第三家饲料厂,双方合作极其顺利。


“知识就是力量”是禾丰发展动力之一,那是对禾丰发展经验的总结。


特别的农民工


2005年到北京参加某博览会,包括总裁在内的禾丰20多人浩浩荡荡连夜赶火车,占领了一节车厢的上铺。


夕发朝至,为的是节省一晚上的住宿费;住上铺,为的是节省中下铺的差价;随身携带沉重的会议资料和展品,为的还是省钱。西装配饲料袋,像高管又像农民工的装扮简直是一道景观,从沈阳到北京赢得了无数的回头率。

创业之初的不得不勤俭节约,变成了后来对自己和所有禾丰人的要求。今天的他们如当年一样。


这样的片段还有很多,因篇幅所限挑选了不同侧面与大家分享。如果你有喜欢的禾丰故事也请在留言区分享给我们。


今天看这些成长片段,一方面敬佩禾丰创始人们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在时代的浪潮中拼搏,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和人生,赢得了时代的认可。另一方面反思当年的创业精神我们今天是否还有,创始人们的可贵品质是否被我们后辈禾丰人发扬光大。


也许有人会说,20世纪90年代,是个峥嵘时代,机会多多,创业成功机率高,现在的社会各行各业高度饱和,内卷严重,想要创业非常困难,想要快速发展更是难上加难。此话固然有一定道理,可错过的已经错过,毕竟在那个机会多多的时代成功者也是凤毛麟角。我们回头看,又会发现,即使是在经济波动期间,还是会有不少企业顽强生长,长成了参天大树。比如,1937年经济衰退期间成立的宝洁;上世纪70-80年代石油危机、经济滞涨期间成立的微软、苹果;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成立的Uber。危机、困难反而正是一些人探索新模式、新业务的机会。而这些成功企业的特点就是顺应趋势,持续努力。


人生短短几十年,终有落幕,是如繁花般灿烂还是平淡无奇,就看我们每个人的选择,你想经历怎样的人生?


——小禾


标签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沈阳总部

ADD: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辉山大街169号

TEL:024-88082666

二维码

未标题-2.png

 

ewm2.png

343434.jpg

禾丰股份视频号官方微信号招聘公众号

分享